妥协的艺术(妥协是一门艺术)

时间:2021-08-01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妥协的艺术(妥协是一门艺术)

历史常有许多诡异之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生于南方富家,却憎恨奴隶制,早就让自家的黑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他还反对南方独立,林肯请这位朋友任北军主帅,他说不能背叛自己的生养之地。北军后来的主帅格兰特率军解放南方黑奴时,其妻子手中还有好些黑人奴隶。两位将军均毕业于西点军校,如同国共内战时兵戎相见的多是黄埔军校的校友。

格兰特以前是个皮草店的店员,在军校学习成绩欠佳常遭人嘲弄,入伍后好酒贪杯被军队开除了。由于北军第21军团军纪涣散,士兵竟赶走了统帅,才启用格兰特收拾烂摊子。从此他一路凯歌,使北军转败为胜,自己升至总指挥。

战至最后,李将军为避免士兵的无谓牺牲毅然投降,受到格兰特的热情接待。李将军一身贵族气派,臂铠上镶满珠片,佩剑也点缀着珠宝。格兰特倒像个地道的农夫,他为自己衣着不得体向李将军道歉后,大谈起了20年前两人共同参加的墨西哥战争,回忆军中打扑克之类的往事。李将军两次打断他的忆旧,提醒签协议之事,他才书归正传。遵照总统的授意,协议中没有任何复仇的字眼,没有有辱颜面的俘虏仪式,还允许南军将领持有随身武器,允许士兵带着战马解甲归田。李将军还当上华盛顿学院的校长,校园内他的塑像依然身着南军军装。历时5年、62万人丧生的战争居然没有战犯,胜利者和战败者言归于好,堪称解放全人类的胸怀。由于没有传承仇恨,此后美国100多年没有发生内战。

17世纪末百思特网的英国光荣革命亦属妥协与和解的典范。英国资产阶级没有付出流血的代价,王室也得以保存至今,成了全世界君主立宪的样板。其后的法国大革命则相反,第三等级得势后穷追猛打又内斗,国王、保皇党、温和派与革命派,一一走上了断头台。斗了100多年,戴高乐建立第五共和国后才趋于平静。

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妥协和解的佳话。战国时,廉颇嫉妒蔺相如位居于上,屡欲辱之。蔺相如“不欲与廉颇争列”,上朝常称病,路遇后则引车避之。廉颇得知蔺相如避免两虎相斗为强秦所乘,遂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合演了一出《将相和》。设若蔺相如自恃有理针尖对麦芒,这出戏势必为悲剧。

《将相和》表明人际关系和为贵,其实民族和国家间也需要妥协。汉唐是我国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刘邦首创“和亲”的高招,继之三代都学他安定匈奴修好了四邻。汉武帝继承文景之治的物质基础后,不惜劳民伤财开疆拓土,把祖宗的一点家底基本赔光——太史公曰:“疲耗中土,事被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秦王嬴政,几欲齐衡。”后世子孙只得为他擦屁股,汉元帝重拾“和亲”政策,派昭君出塞再次赢得了60年的边境和平。

唐太宗自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大败百思特网吐蕃后没有洋洋自得,反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两家和好了数十年。

短视者认为“和亲”系朝廷无能,才“奇策安边付女流”。董必武谒昭君墓时赋诗批驳:“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词客各掳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昭君背井离乡的痛楚,为广大民众换来了福祉,远胜于“杀气腾凌阴满川”。帝王好征战,百姓望太平。战端一开,“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百姓苦不堪言:宁当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妥协不是投降,它通过让步寻求共识、避免冲突,是一门艺术,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双赢。妥协的主动权一般操于胜利者和强势一方,他们须有远见卓识,有化敌为友、铸剑为犁的博大胸怀。一味恃强凌弱、冤冤相报,则世界永无宁日。弱百思特网者乞求和解虽难得,但可以不惹事端。怕的是蚍蜉撼树者小有成就便夜郎自大自我膨胀,希特勒便是利令智昏的典型。

诸葛亮就很高明,他深知安抚胜于杀戮,以收心为上刚柔兼济七擒七纵孟获,解除了北伐的后顾之忧。惜乎受先帝兴复汉室之托,明知不可而为之,空耗了国力。蜀汉本属弱者,理应韬光养晦,却不自量力、四处亮剑,于三国中先亡实乃咎由自取。

妥协的艺术:趣谈农艺农机融合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