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 票房(芳华票房破9亿成冯小刚最卖座电影)
文| AI财经社刘潇然
编| 周春林
自带文艺基因,却斩获了令无数商业大片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战绩,电影《芳华》已成为岁末影坛的最大黑马。
据猫眼数据显示,截至24日下午5点,《芳华》的票房已经突破8亿,创下了冯小刚导演作品的最高票房纪录。据业内预测,《芳华》的最终总票房有望超过 12亿元。
一波三折的上映经历,为《芳华》积累了同情感和话题性,这也是其票房飙升的重要因素。而投资方中的上市公司北京文化、华谊兄弟和文投控股,将成为最大赢家。
中老年观众做贡献,票房结果远超预期
《芳华》于12月15日上映,仅仅5天即破4亿票房。上映至今历经4个休息日,每日票房均突破一亿。并且在上周末刚刚打败了陈凯歌的《妖猫传》和成龙主演的《机器之血》,成为单日票房冠军。
影片主打50、60后青春怀旧牌,吸引了大量中老年观众。数据显示,对《芳华》而言,45岁以上观众的票房贡献率为35%,非黄金场45岁以上观众贡献高达则为45%。上映首周过后,工作日较周末的票房跌幅仅有40%,这也证明了影片受众中,中老年观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而此前《芳华》的上映可谓一波三折:原定于国庆期间上映,却在9月末临时宣布撤档,冯小刚与演员主创们一度泪洒发布会现场。主创方一直没有正面公布撤档原因,这使得业界议论纷纷,猜测方向主要有“题百思特网材敏感”和“避开国庆档”两种——要么触及“对越自卫反击战”导致审查不过关,要么是看到国庆前的预售不如人意,干脆避开与《羞羞的铁拳》《缝纫机乐队》《空天猎》等一众强劲对手的竞争。
无论为何,撤档反而为影片积累了公众的同情感和话题性,使其上映后有了更好的票房表现。
据业内预测,《芳华》的最终总票房有望超过 12 亿元。如果为真,那么《芳华》在2017年度的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上,也将遥遥领先,仅次于《战狼2》(56.83亿)、《羞羞的铁拳》(21.9亿)和《西游伏妖篇》(16.49亿)——尽管这还不是《芳华》票房的全部,因为它的百思特网档期是跨年的。
这个成绩显然超出了此前制作方的预期。此前王中磊曾预测,《芳华》可以吸引军人群体观影,保底有4亿元票房收入——这个数字与去年的《我不是潘金莲》相当;而冯小刚在上影节公开表示,《芳华》是自己投资的“自己喜欢的电影”,自己已经靠商业片赚了很多钱,现在对于《芳华》,“赔了也是我自己的事,不糟践别人钱,我也不踏着制片人的尸体探索”,颇有几分悲壮的意味在其中。
《芳华》大卖,冯小刚对赌成功
而今《芳华》取得票房成功,背后各方无疑会大大受益。
《芳华》的投资额度达1.3亿元,投资方中涉及的上市公司有北京文化、华谊兄弟和文投控股。去年的《我不是潘金莲》背后也有这三家公司。
其中北京文化在去年10月即宣布参投1000万元。这家公司此前以5亿元票房保底《战狼2》而广为人知,今年可谓战绩瞩目。
一位参与《芳华》投百思特网资的人士曾对媒体透露,该片投资份额较为抢手,不少公司以高于对应投资比例的价格参与投资,有的公司还附带“票补”等条件。
实际上,对于《芳华》的“回本价”和背后利益关系,业内早已有过推测与争议。此前《证券日报》曾发表文章称,《芳华》要拿到7亿元票房才能“回本”:这是由于华谊兄弟并购冯小刚控股的东阳美拉存在业绩对赌,东阳美拉要在2017财年完成1.15亿净利润,核算下来,《芳华》票房收入起码要达到近7亿元。
但这一说法遭到了《芳华》宣发方伯乐营销CEO张文伯的驳斥,后者称这是一个根本错误的结论:“文章作者并不清楚东阳美拉在《芳华》一片中的投资比例以及分配方式,且东阳美拉要完成业绩承诺也不会只凭《芳华》一部电影。”
7亿之说的靠谱程度不得而知,但冯小刚控股的东阳美拉确与华谊兄弟签有对赌协议,《芳华》也密切关系到这一承诺。2015年11月,华谊兄弟以10.5亿元收购了东阳美拉70%的股权,其中冯小刚占股权69%,迅速套现10.35亿元。
与此同时,两家公司签署承诺:根据协议,自股权转让完成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2016年年度经审计后净利润不得低于1亿元,自2017年起,每个年度的业绩目标在上一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5年承诺的净利润总额为6.74亿元。如果未能达成,冯小刚就要自己出钱弥补损失。这或许也是他先前号称“赔了也是我自己的事”之由头。
凭今年《芳华》的票房成绩,无疑可以成功完成对赌。
《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部队文工团,一群少男少女随时代起伏的命运故事。打高分者多认为,影片情节动人,表现了大时代的美和苍凉;也有批评者认为,导演被个人情怀局限,沉溺于搭建那些加过回忆滤镜的美妙场景,却忽视了原著中对时代人性的更深刻揭露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