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影评(姜文的鬼子来了影评)
百百思特网无聊赖,夹杂着嘘嘘雨声,和着这部集荒诞与现实、喜剧与悲剧、黑白与彩色的电影,以嘻嘻笑声开始,落得一副伤感,百思特网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姜文的《鬼子来了》将故事背景放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诠释中原大地上中国老百姓的一种抗日观,三观不一定正,但能戳中痛点。
对于影片所要传达的东西我表示万不可过分解读,只就事论事做出一些分析,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马大三之死
腊月二十五晚上,“我”(送来俘虏的人的代称)送来俘虏日本兵花屋小三郎和汉奸董汉臣,用枪抵住马大三的脑袋,要求他看住并抽空审审,大年三十晚上来取人。对一个农民来讲,在日本眼皮底下干这种事,并不像“我”说的“灯下黑”那么轻松简单,只是带来了卸甲村人被屠杀悲剧的根源。
懦弱的马大三面对任务手足无措,只得向五舅姥爷求助,甚至夸大其词,如若不然“我”会“要了全村人的命”,剧中的“我”很显然并没有如此威胁过马大三。
之后马大三小心伺候花屋小三郎和董汉臣,唯恐有啥闪失,好不容易挨到大年三十晚上,欢欢喜喜的给两个俘虏煮了一顿白面饺子,但“我”并没有如约来取人。随着时间过去,于是大家商量将俘虏杀害,但都没有那个胆。此时五舅姥爷决定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谁来下手,不幸的是这个签被马大三抽到了。
此时若马大三痛下心来,杀掉俘虏,影片也就可以结束了,可他偏偏不敢,因为相好鱼儿怀了孕。根据迷信,他此时杀人会让鱼儿怀上鬼胎。于是他瞒着众人将俘虏藏在长城里面,天天还得继续吃喝伺候。可纸终究包不住火,俘虏没死的事差点要了全村人的命,但此时村民仍无人敢动手杀人,于是决定花一袋豆子让马大三去城里请杀手。
请来的刽子手“一刀刘”,据说是辛酉政变时执行杀“辅政八大臣”的刽子手,功夫虽然好,可一刀硬是没能结果花屋小三郎的性命。一刀刘认为此人命不该绝,不肯继续用刀,还长叹“一世英名毁了”。剧情至此开始峰回路转,由喜剧走向悲剧。
马大三明显变得“勇敢”起来,当花屋小三郎提出用两车粮食交换自己性命的时候,他坚决表示同意。签字画押完成契约后,由他带着三个村民护送花屋小三郎和董汉臣回到城里日本兵驻地。此时的他俨然是众人中的领头人,甚至和日本队长酒冢猪吉达成交易,换回了六车粮食。
日本人和中国人轻松的玩起了交易,如此和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问题。果不其然,日本陆军随着粮食一起来到了卸甲村,还招呼卸甲村附近的海军搞起大联欢,邀请全体村民免费吃喝。联欢会上有海军乐队助兴,五舅姥爷、八婶还唱起小曲,好一幅“大东亚共荣圈”的景象。
梦幻终究破灭,欢声笑语下隐藏着酒冢猪吉早就预谋好的屠杀。前一刻还温情脉脉的花屋小三郎与村民互动“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突然在酒冢猪吉的刺激下杀掉了村民六旺,于是屠杀开始了!
所幸的是马大三当时并没有在场,而是回鱼儿娘家去接她去了。当他回到村子的时候,全村房屋和着村民的尸体正被熊熊燃烧。当此情形,我们可以想见大三是愤怒的,于是他计划复仇。
他来到城里,此时抗战已经胜利,日军缴械投降被国军关押在俘虏营。于是他假扮在日本俘虏营门口卖烟,带上斧头,冲进营房大砍特砍,情节即紧张又痛快,可他却被国军控制在地,没能完成这场有预谋的复仇。(此处与日本人有预谋的屠杀形成呼应)
至于到底杀死杀伤多少日本人,影片没有交待,这点对国军高少校来说也不重要。他以马大三扰乱治安,营造恐怖,破坏波茨坦公告为由,判处大三死刑,最后由花屋小三郎执行。
马大三其实并没有太大理由复仇,至少他没有特别重要的亲人死于日本人屠杀之下,村民的死他大可以不了了之,用不着报仇。可他偏偏提起斧头去报仇,酿成了自百思特网己的悲剧。我们似乎看到是男儿血性要了他的命,其实不然。当我们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时,他开始起身反抗,却为时已晚!
马大三被执行砍头时,居然人山人海,大家好似围观马戏团。说书人甚至表示这是个“好故事”“写个拿人的段子”。
马大三该死吗?NO,因为他无罪。他复仇是因为日本人屠杀了卸甲村,屠杀的时间是日本天皇已经发来投降诏令之后。所以首先违反伯茨坦公告的是日本人,而不是马大三,但高少校只关心这里“到底谁说了算?”根本不愿意放马大三一马。
没有辩护,只有判决,高少校匆匆用马大三的人头证明了“到底谁说了算?”这个问题。
幕后合影
附:注1、大三与三郎估计都是排行第三。董汉臣,汉臣,汉奸。
注2、辛酉政变发生于是1861年,假若一刀刘当时是刽子手,仅15岁,那么他生于1846年,距离电影中的时间背景1945年相差99年,很显然一刀刘没有99岁,所以他在吹牛。
注3、卸甲村大屠杀是酒冢猪吉的预谋,因为当时他已经收到天皇投降的诏令。按照常理为海军队长野野村耕二应该也已经收到,他在联欢会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没有屠杀的准备,只是在酒冢猪吉的刺激下才下令屠杀。
注4、国军进城后,除了杀掉汉奸董汉臣以及村民马大三,没有杀掉一个日本人。(中国人对自己人可真狠啊,不管该不该杀,一视同仁。)
注5、高少校代表当时掌权的中国人,他们只关心“谁说了算”这个问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