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简介(著名抗日英雄谢晋元是谁 )
电影《八佰》终于上映了。这部电影之所以吊足了广大观众的胃口,在于八百孤军守四行这段抗战史实超级硬核。
一、上海已成绝地,为何要派孤军坚守?
1937年8月,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八一三抗战打响了。
日寇集中20多万兵力向上海进攻,蒋介石为保住上海,调集中央教导总队、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五、第十九等集团军共计80多万人,不惜代价与日军血战。
战至10月底,国民党军不断败退,闸北地区被日军多路突进。如果继续在不利地形坚持抵抗,则中国数十万军队有被日军包围歼灭的可能。从军事层面上说,必须尽快撤退,以保存力量。
但从政治上看,10月30日将在布鲁塞尔召开九国公约会议,寻求解决中日冲突的最佳手段。蒋介石寄希望于美国调停中日战争。为了提升国际形象,中国军队务须在上海保持最后存在,否则闸北一失,只剩租界,恐怕会引起国际上不利舆论。
日本同样也瞄准了这一政治事件,企图速战速决,以提升话语权。
蒋介石于是不顾军事上的绝对劣势,下令在闸北地区作最后坚守。他的具体要求是,大部分中国军队退到苏州河以南,只以一部兵力在闸北分散抵抗。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找到第88师师长孙元良,要求他率部在闸北坚守。
不料孙元良本着职业军人的直觉一口回绝了。
孙元良说:“如果我们死一人,敌人也死一人,甚至我们死十人,敌人死一人,我就愿意留在闸北,死守上海。最可虑的是,我们孤立在这里,于激战之后,干部伤亡了,联络隔绝了,在组织解体、粮弹不继、混乱而无指挥的状态下,被敌军任意屠杀,那才不值,更不光荣啊!第88师的士气固然很高,并且表现了坚守闸北两个月的战绩,但我们也经过五次补充啊!新兵虽然一样忠勇爱国,但训练时间较短,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
但上峰命令毕竟不可违背,孙元良派师参谋长面见顾祝同,建议,如果只是考虑国际观瞻,那么没必要把大部队留在这里给日本人当靶子,可以留少量兵力,显示存在感。
顾祝同问,少量是多少?
参谋长回话:一个团。
二、八百孤军百思特网明知必死也要坚守
国民党高层最终同意了一个团留守的策略。88师师长孙元良选中了262旅524团。该团一直在正面阵地与日军激战,情况比较熟悉。
安排兵力时,孙元良发现524团伤亡较大,补充的多为新兵,如果全团放到闸北,组织抵抗将极为不易。再三考虑,孙元良决定以524团一营为基干,加强为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共450人,由团附谢晋元负责指挥。
谢晋元(1905-1941),广东蕉岭人。黄埔四期毕业生,时任中校团附。当时国军编制中,步兵团不设副团长之职,而设中校团附、少校团附各一人,实际负责副团长工作。
谢晋元组织450名官兵进驻88师的司令部所在地——四行仓库。
524团第一营对外仍宣称全团留守,以全团原编制800人对外称呼,八百孤军就是由此而来。
为什么选在四行仓库坚守呢?
第一,四行仓库是四家银行建造的物资仓库,用钢筋水泥构筑主体结构,非常坚固,耐得住炮火轰击。这座5层高的楼体建筑,高于周围建筑,利于观察。
第二,四行仓库东面与公共租界只有一路之隔,南面与租界也只有一条苏州河,日军不敢贸然发炮,否则将会引起驻扎在租界内的英、俄等国的抵制甚至军事回击。
第三,仓库内存有大量粮食大豆,能够支撑较长时间固守。
谢晋元率孤军进入仓库,对原有工事进行了加固。日军侦知88师撤离,立即发动了进攻。
八百孤军虽然据守有利地形,但也明知敌我兵力悬殊,坚守到底,基本上没有生还的百思特网希望。但当国家危难之际,自谢晋元以下,官兵莫不存抱有一死以殉国难之志。
日军连续进攻四天四夜,除了占领仓库外阵地,没有取得太大战绩。
但过程相当惨烈。1937年的侵华日军正处于战斗力巅峰,其步兵战术运用既灵活又坚决。日军仅仅在第一天小股兵力试探进攻中,就发现了四行仓库火力死角多、照明设施不够、临河面防御较弱等弱项,进行了针对性的进攻。
日军虽不敢用大炮轰击仓库,但重型迫击炮和平射炮对仓库库体也造成极大损伤。
攻至第三日,一小队二十多名日军甚至偷偷靠近仓库,爬进二楼,虽然被孤军及时发现并消灭,但防守形势日渐危险,孤军营上下都认识的很清楚。
谢晋元团附命令全营官兵都写好遗书,集中收集起来,待条件允许,分别寄到家中。
日军进攻越来越凶悍,孤军营许多战士怀抱集束炸弹,跳入百思特网日军阵中与其同归于尽。在外围防守的士兵弹尽后被俘拒不投降,被日军射杀于苏州河上。
孤军留守的悲壮事迹,租界民众一直在观看着。每当孤军击杀日军,民众便高声欢呼。
租界内的上海市商会得知仓库内缺少物资,立即组织募集支援孤军。女童子军杨惠敏甘冒大险,从苏州河南岸进入仓库,为孤军营送去一面国旗(具体细节其实说法不一,有的当事者回忆,杨惠敏送进去的国旗较小,谢晋元团附为了彰显效果,联系商会又送了一面大国旗)孤军营随即于次晨将国旗在仓库顶升起。
当时苏州河北岸全部沦陷,日军在各处高楼张挂太阳旗。这面中国国旗升起来,上海市民望见,群情激昂,流泪不止,为中国军队誓死不屈之壮志而感奋!
三、战后拘押:比战争更残酷的折磨
自10月26日始,孤军营与日寇激战四天四夜。国军方面考虑到坚持抵抗的效果已经达到,于是下令孤军营经公共租界撤走。
租界方起初同意孤军营从租界退走,返回后方归还88师建制。但日军对孤军恨的咬牙切齿,威胁租界,如果哪一国军队协助中国军队撤退,日军也将进入租界尾追。
租界方面虽然各国都有,但军队数量有限,在日军威吓之下,将孤军缴械后扣留在租界内,在今余姚路附近选择一片几十亩的空地,将孤军拘止在租界内。
上海市民听说孤军安全撤军,无不欢喜万分,孤军转移中,万余名市民夹道相送,目睹抗日英雄的英姿后,市民们高呼抗日英雄万岁。此情此景,纵使八十多年后回忆,仍令人神往。
孤军营虽然已被缴去武器,但被拘止中,仍然坚持正常的训练操课,谢晋元每日率队出操。孤军营外部警戒由万国商团指定的俄国军队负责。
南京沦陷、日伪政权成立之后,在孤岛上海坚持抗争的孤军营,已成为鼓励全国军民团结抗日的精神圣殿。
大汉奸陈公博亲自向谢晋元致信,要其投靠汪伪政权,并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谢晋元当战火激烈之时尚且毫不畏死,怎么会向汉奸低头。日伪方面于是千方百计买通了孤军营中四名叛徒,要他们设法杀掉谢晋元。
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率队出早操,被叛徒郝某等人突然袭击,四名叛徒以刺刀扎倒谢晋元,后以镐猛烈击打谢的头部,致其重伤。当日下午六时许,民族英雄谢晋元重伤不治身亡。
1941年12月,日军闯入租界,接管了孤军营。日军强迫孤军营当苦力,为了瓦解中国人抗战的意志,还将孤军战士分批派到各个地方。起初孤军营官兵共有330余人,逐次分派后,孤军营官兵或是被杀,或是被折磨至死,还有的逃到新四军驻地加入了新四军,到抗战胜利后,仅剩一百余人幸存。
1946年幸存的孤军战士重聚上海,缅怀牺牲的同袍以及谢晋元团长。国民政府追赠谢晋元为少将军衔。
但对于幸存的遗孤,国民党方面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连孤军官兵的基本生活待遇都解决不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后来都选择了回乡务农。
2010年12月16日,最后一名孤军杨养正,生前是重庆南岸副食品水产公司退休职工,安祥地在家中病逝,享年96岁。
英雄已逝,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