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沟在哪?(漫游西山樱桃沟)

时间:2021-06-22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樱桃沟在哪?(漫游西山樱桃沟)

北京的自然美景与名胜古迹可谓是数不胜数,但要是说起北京西山的樱桃沟来还真是别具一格的景致。记得那是2008年的立秋,也是距北京奥运会开幕只差一天的日子。因在位于北京植物园内的卧佛山庄开会,记者一行抽闲暇的时间游览了近在咫尺的西山卧佛寺与樱桃沟。没想到此游不虚此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美好回忆。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卧佛寺琉璃牌坊(摄影:冯赣勇)

当清晨醒来,户外已是一片热闹喧嚣的鸟鸣声。这种百鸟朝鸣的音响效果在北京城内是很难听到的。记者一行穿过与卧佛寺一墙之隔的院门来到卧佛寺。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乾隆御碑(摄影:冯赣勇)

刚刚开门的寺内游人寥寥无几,只见工作人员都在寺内各处打扫卫生。记者一年前曾来过这里,所以对这里较为熟悉。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大卧佛(摄影:冯赣勇)

据元史记载:当时铸铜像冶铜50万斤,用工七千。铜佛身长5米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磐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水池内金鱼(摄影:冯赣勇)

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此百思特网外寺内还种有几株婆罗树,每逢春末夏初之际,白花盛开,花朵如同无数座洁白的小玉塔倒悬枝叶之间,别有情致。由于记者一行大多来过卧佛寺,所以走马观花地在寺内转了转留了几张影就前往樱桃沟了。出了卧佛寺向西顺着园内甬道走不远即来到樱桃沟。作为从小生长在北京的记者,这里曾是学生时代经常光顾的地方。但因已几十年没来了,所以童年时代对这里的记忆早已荡然无存。如今的樱桃沟有了长达几公里的观光栈道,园内气象万千,景色秀美宜人,早已不是记者当年来时的那种原始的野景了。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樱桃沟门首(摄影:冯赣勇)

樱桃沟位于卧佛寺西北,是一条恬静、幽谧而又充满自然野趣的峡谷,自古就是西山的名胜。因富于野趣而著称。沟内溪流清澈,怪石林立,鸟鸣声声,平添了山谷幽静的气氛。樱桃沟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是北京近郊一处生态功能健全的自然保护区。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幽静的樱桃沟(摄影:冯赣勇)

明代,樱桃沟曾叫作“水尽头”,清代则又有“退谷”、“周家花园”之称,但以“樱桃沟”的名称最负盛名。相传此处原是一个盛产山果的沟壑,沟内多是成片的樱桃树。每逢春季,满山的樱桃花染红了整个山谷,而花香沁人而醉。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沟内野花飘香(摄影:冯赣勇)

金朝的第六位皇帝金章宗曾在沟口建过看花台,“樱桃花万树,春来香灼灼”犹是当年的口碑。现在沟里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樱桃树了,但峰高沟深,背山面阳,气候温润,花木繁茂,奇石磊磊,山泉淙淙,痴迷回归大自然的人们越发把这个富有诗意的名称叫得响亮起来。樱桃沟内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如今已蔚然成林,还栽有玉铃花、青檀、红松等珍稀濒危植物,“红叶招鸟”工程,更是为保护区增添了几多生机。原来这里有很多名胜古迹,如放生池、万松亭、大盘石、金鸽台、石上松、白鹿岩、半天云岭、退翁亭、双石洞、燕儿岭、烟霞窟等,还有明正统七年(1442年)建的广慧庵,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建的隆教寺以及五华寺、普福庵、水塔寺、观音阁等古刹,但现在多已不复存。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高耸的水杉林(摄影:冯赣勇)

走进樱桃沟,漫步在峡谷之中长长的木制栈道上,两侧是秀挺峻拔的山峦,怪石嶙峋,山径深幽。脚下一弯蜿蜒的溪水清澈见底,夹岸只见密密层层的水杉林。原野里的松树四时一色,水杉却冬来锈红如火烧,春临浅绿似碧玉,伟岸挺拔,别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气质和神韵。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漫步樱桃沟(摄影:冯赣勇)

高耸的水杉沿着溪流蜿蜒,杉林中曲折栈道盘旋而上,那高处便是一片翠色欲滴的青竹。丛丛翠竹你拉着我,我挨着你,密密麻麻地簇拥成林。放眼望去,仿佛一块翡翠镶嵌在山谷中。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山水汇流(摄影:冯赣勇)

虽然刚刚立秋,但暑热中已有阵阵山风在沟里轻轻吹来,竹林百思特网飒飒有声,如仕女抚琴,似情人低语,格外的妩媚温柔。茂密的竹林像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障,把外面的热气隔了出去,让人们好像置身于一个清凉般的世界里。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亭(摄影:冯赣勇)

走在沟中,脚下是滚滚流淌川流不息的泉水,尝一尝樱桃沟清凉的泉水,听一听“石上松“、“元宝石”神奇的传说,会令人体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优美意境。樱桃沟入口处的山坡上,有一处仅存残碑颓垣的废址,这便是元代盛极一时的隆教寺遗迹。当年的香火已被雨打风吹去,即便是清心寡欲的佛门也难免沧桑之叹。清初名士孙承泽曾在隆教寺西侧高处建造了一座“退翁亭”,《天府广记》便诞生在这樱花袭袭的水秀山青中。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小桥(摄影:冯赣勇)

沿着石阶前行,眼前但见危峰对峙,陡壁如削,险峻的石崖上刻着“鹿岩仙迹、退谷幽栖”八个篆字,这是著名的金鸽子台。高大的山壁被林木盖了个严严实实,就像是画师打翻了调色板,带着芬芳的油彩浸染了山上山下,铺绿了这个小小的山谷。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清凉般的世界(摄影:冯赣勇)

每逢雨后,山水汇流,巨大的瀑布便从悬崖陡壁上飞流直下,滔滔滚滚,飞沫扬雾,吼声震耳,晶莹透澈的溪水像银链般在人们脚下翻滚窜动。溪流湍急处,飞珠溅玉,激起明亮的水花;溪流平缓时,“泉声咽危石”,水面就象油一般漾起柔美的水纹。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汉白玉石桥(摄影:冯赣勇)

从端王府迁来的一座汉白玉石桥横枕溪上,桥栏上却是郭沫若所题的“红星桥”三字,古老的石桥拥有一个摩登的名字,不知是标新立异,还是旧瓶装新酒,总觉得少了一种百思特网同环境和谐协调的情致。过桥无多路,便见“鹿岩精舍”石门,门外有梁启超所书“退谷”碑。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樱桃沟留影

鹿岩,又名白鹿洞,洞深6米,长2米,可容一、二十人,内砌石床一张。传说辽代时有位骑白鹿的仙人云游到此,迷恋山光水色,以此为家。“鹿岩精舍”石门之内,便是“谷径通幽,别具地”的樱桃沟花园了。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保卫华北”石刻(摄影:冯赣勇)

花园以小名大,却是一处浓缩樱桃沟天然风景的景点。曲径两侧,随山就势地密布奇花异草,茂树修竹;于绿荫深处,点缀有茅舍、凉亭,布局忽而开朗,忽而幽舍,环境却处处安谧清静。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一二.九”纪念亭(摄影:冯赣勇)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位于“保卫华北”石刻对面,隔沟相望的石砌方院中,八个鎏金大字,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共青团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学联撰写的纪念碑文,由著名书法家刘柄森书写。纪念亭在纪念碑南侧,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募捐建造。纪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创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运动举办军事夏令营时露营帐篷的缩影。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立体的“众”字,寓意着广大民众的觉醒和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决心。挺拔的建筑线条象征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组建筑表示革命传统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水源头(摄影:冯赣勇)

走过“一二.九”纪念亭,便到了“水源头”。但见巨石当道,宛自天降。巨石长约四丈、宽约两丈、高约一丈,它通体浑圆,形似元宝,石身上刻着两个褐色的大字“源头”。顾名思义,“水源头”就是樱桃沟的溪水之源。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长廊(摄影:冯赣勇)

泉水从石隙中汨汨流出,汇进水潭,那奔跃的溪流就是这样的滴水成源,这样的汇流成河,怪不得樱桃沟的溪水如此澄彻,如此清凉,如此甘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水源头取路上山,可达“半天云岭”高峰和黑龙潭等处。亭内有联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因此泉水称水源头,山岭叫半天云,为沟内两处胜景。立足山巅,驰目远眺,自当又是一番情趣了。

北京旅游:漫游西山樱桃沟(图文)


曹雪芹故居(摄影:冯赣勇)

樱桃沟的情趣不仅仅是山光水色,云岭水源,也不仅仅是原树山花,绿满遍野,樱桃沟的情趣自有她的独到之处,那就是樱桃沟特有的“石头记”文化。传说当年曹雪芹构思《红楼梦》,樱桃沟便是他流连踯躅、寻梦访奇的常到之地。天地灵秀,激发着他的万古才华,山川物华,铺排出他的心中锦绣。远从明、清开始,这里就是名人学者隐居的场所,在樱桃沟附近就有清代著名画周养庵故居和大作家曹雪芹的故居。近年来,游客们在这里观赏大自然风光美景的同时,也缅怀和体味着古代名家学者们的文彩博学……(图文:冯赣勇)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