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简介(梁实秋的生平简介)

时间:2021-06-17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梁实秋简介(梁实秋的生平简介)

民国最有趣的男人梁实秋:认真生活,是一个人了不起的才华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为了工作奔波忙碌,忽视了自己和亲人。也有的人注重生活,从不亏待自己,但往往以各种借口放弃努力。


当我们面对事业和生活的平衡,可以向这位学者学习,他不仅才高八斗、著作等身,还会享受生活,把普通的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他的散文充满了烟火气息,读来生动有趣。


他就是梁实秋。


01

漫长的求学生涯,百思特网奠定一生的治学根基


梁实秋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父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后来成为四品官员。父亲是秀才,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思想开放,是一位进步人士。


梁实秋小学毕业后,父亲接受朋友的劝告让他投考清华大学,八年后飘洋过海到美国负笈求学。


在书中梁实秋把清华的求学经历写得饶有趣味。


他报考的时候接受省长的考核,写了一篇题目是《孝弟为人之本》的文章,因为从前做过,所以不假思索援笔立就,不久发榜后发现榜上有名。


他把离开父母到清华读书说成是“第二次断奶”,第一次离开温暖的家,走向一个新的环境,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他刚入校时是中等科学生。学生们来自各省,他记录下刚上学时的趣事:广东同学看到下雪,出来奔走相告,取出羊皮袍穿上,但是里面穿的是单布裤子。


他在中等科接受严格的生活管理,曾在寝室看小说被没收,但他认为这种管理方法利多弊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应该小的时候就要知道。


他记录当时清华的课程安排,上午是用英文讲授的英文、作文、数学、物理、政治等课程,下午是用中文讲授的国文、历史、地理等课程。这样划分明显加强英文教学,使他总联想起当时外强国弱的现实,感到惭愧愤怒。


但他还是从英文课上学到了受益一生的方法,比如如何主持会议的“议会法”和写作注重逻辑百思特网层次的“大纲法”。


最让他受益的国文老师是徐镜澄先生,他写的几千字文章往往被老师删削得体无完肤,但最终接受了老师的“割爱主义”,开门见山,少说废话。

民国最有趣的男人梁实秋:认真生活,是一个人了不起的才华


清华上课前学生要做充分准备,必须事先读过指定的阅览资料,因为上课时练习讨论多,讲解少。清华上课时教授会指定阅读资料,学生们在图书馆未开门之前就排起了长龙,抢着阅读参考书架上的资料。


他加入清华文艺社,是《清华周刊》的编辑,在写稿和编辑刊物上得到初步练习,和闻一多等人成为挚友。还以编者的名义访问胡适、周作人等名人,希望他们在周刊上发表文章或到学校演讲。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他的声音有时沉着有力,有时洪亮激亢,博闻强识,随时引征作品,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听完表演后他不仅深受感动,还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他还对体育课印象很深。毕业时要考田径、爬绳、游泳等项目,他平时没有练习游泳,结果沉到水里被挑了起来。补考时他在池底连爬带游地前进,喝了几口水,头露出水面,最后老师笑着勉强给及格,这是他毕业时极不光荣的小插曲。


02

热爱读书,让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梁实秋说:


“人生苦短,而应读之书太多。


人生到了一个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梁实秋小时候接受私塾和小学教育,他曾趁老师不注意把时钟往前拨快半个钟头以便提早放学,但总体上是一个用功读书的孩子。


上大学时他喜欢读书写作,但还觉得莎士比亚的书太古老,不爱读。他在三十岁左右开始以教书为百思特网业的时候,发现自己学识不足,读书太少,开始自动地读书恶补。

民国最有趣的男人梁实秋:认真生活,是一个人了不起的才华


梁实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青年要按照学校的课程表学习,不可偏废。


他认为学问要有根底,根底要打得平正坚实,以后永远受用。


初学阶段的科目最重要的是语文与数学。其他科目也各有用处,不可强分轩轾。


在求学时代,要耐着性子接受教育的纪律,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实的材料,学问的趣味留待年长后,选择一个领域继续研究时再慢慢享受。


梁实秋尊崇勤劳的态度,他认为,“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人而不勤,无异草木。勤的积极意义是要进德修业,不但不同于草木,也有异于禽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梁实秋持续近40载,完成《莎士比亚全集》共40本书的翻译。


晚年花费7年时间完成百万字著作《英国文学史》,还著有4辑《雅舍小品》散文集,正是勤奋造就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03

热爱美食的人从不怠慢生活


梁实秋热爱美食,对美食亦有研究。


他说,“人之最馋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间”。


“人之犯馋,是在饱暖之余,眼看着、回想起或是谈论到某一美味,喉头像是有馋虫搔抓作痒,只好干咽吐沫。一旦得遂所愿,恣意享受,浑身通泰。”


抗战时他在后方曾痴想北平羊头肉的风味,想了七八年。


胜利还乡之后,一个冬夜,听见深巷卖羊头肉小贩的吆喝声,立即从被窝里爬出来,把小贩唤进门洞。他坐在懒凳上看着他于暗淡的油灯照明之下,抽出一把雪亮的薄刀,横着刀刃片羊脸子,片得飞薄,然后取出一只蒙着纱布的羊角,撒上一些椒盐。


他托着一盘羊头肉,重复钻进被窝,在枕上一片一片地把羊头肉放进嘴里,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睡乡,十分满足地解了馋瘾。但是他说,滋味虽好,总不及在痴想时所想象的香。


梁实秋拥有一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幸福的能力,即使是非常平常的事,在他眼里也有别样的趣味。


他喜欢写信,他认为早起最快意的一件事,莫过于在案上发现一大堆信。


“家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暌违之后,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忆,有所感,不愿独秘,愿人分享,则乘兴奋笔,借通情愫。写信者并无所求,受信者但觉情谊翕如,趣味盎然,不禁色起神往。”


他也会享受闲暇时光,认为: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需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勤于劳作应该有个限度,劳动是必需的,但不应该是终极的目标。”


梁实秋的文章看似嬉笑怒骂,实则反映出他恬淡豁达的生活态度。


面对金钱,他能看得平平淡淡,认为“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与其为钱所累,不如做些有益之事。


面对时局,他能保持冷静的心态,不做无谓的情绪宣泄,而是用一种更有效的方式使敌人感受到真实的打击。


面对年龄,他不避讳不悲叹,把年老只看作“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的自然现象,不要自寻烦恼,最低限度是别碍人事,别讨人嫌。


我们都需要梁实秋一样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艺术,人生苦短,让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做一个好玩的人。


作者:洋葱,精读读友会会员。一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女子,想和你一起深度思考,改变人生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