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再撞更年期(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

时间:2021-06-16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青春期再撞更年期(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

01 青春期与父母冲突多:这青春期来的也太猛了

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一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大战正在悄然拉开。

还有家长记得经典电视剧《小别离》电视剧一开场,中学生方朵朵跟爸爸妈妈的那场撕心裂肺的争吵吗?

海清饰演的妈妈与黄磊饰演的爸爸下班早,帮着女儿方朵朵收拾房间,却意外在女儿的垃圾桶里发现了小说废稿,明白女儿正在呕心沥血写小说,再一想到女儿忽上忽下的成绩,两个家长气不打一处来。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而是家长该“懂事儿”了


正巧女儿放学回来,看到爸爸妈妈手里拿着自己的小说手稿,瞬间心虚,一把扯过稿子,向爸爸妈妈大喊大叫,一场家庭矛盾蓄势待发。

“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个考分机器!”

“你怎么跟我们说话呢?你这是在训斥我们!”

“你们每天训我训得还少吗?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你们这就是关心我?你们就是虚伪!”

女儿声嘶力竭的控诉让夫妻俩目瞪口呆。女儿摔门离开家后,夫妻俩坐在沙发上掩面痛哭。

此时,爸爸说出的一番话更是令人心酸:

“从你二十多岁生来起,每天抱她进来,抱她出去,我觉得每天过得都一样。”

“怎么今年突然就变成这样?这青春期来的也忒猛了点。”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而是家长该“懂事儿”了


每一个家长在看这样的片段时,纷纷表示感同身受,甚至于剧中的家长产生心灵共鸣。原因在于,黄磊说的那一番话戳中了所有家长的泪点:

这些孩子们明明之前都是可爱温柔,懂事乖巧的小天使,怎么已进入青春期,就都变成专门跟父母作对的小恶魔呢?

这青春期,是孩子迈向成年的标志,这怎么我们家的那毛孩子,却变得越来越难以相处了呢?

于是,所有家长坚定地认为,孩子的青春期就是一场灾难,只要已进入青春期,亲子关系的寒冰期就来了,孩子这颗定时炸弹就已经被悄悄按下了爆炸的按钮。

02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究竟怎么了?

像《小别离》中的家长童文洁和方圆一样,大部分家长都认为,青春期时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一进入12岁,孩子整个人就逐渐“黑化”:跟家长定罪,叛逆。

青春期被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更有不少家长为孩子即将到来的青春期惴惴不安。家长们纷纷疑惑: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一到青春期就大变样呢?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而是家长该“懂事儿”了


家长的担心与焦虑是正常的,不论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生理发育的角度,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面临这一些不同。作为家长,想要在青春期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必须先明白,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孩子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种变化:生理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二性特征的出现

青春期孩子们表现出来的首先是生理上的变化。

这个阶段是孩子们迈向成熟的标志,身体的发育速度达到第二个高峰期,不少家长都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个头长得更快了,体格也更加健壮了。同时,男生女生也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身体小秘密:

男生的胡子出现,第二性特征明显:生殖器官开始变大,肩膀变宽,声音越会变得更加低沉浑厚;

女生则是身材逐渐圆润,乳房发育,初潮来临。

就像热播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的女主角李尖尖大大咧咧,在饭桌上宣布自己初潮来临时并且开心地欢呼,令剧里剧外的人都喷饭。

电视剧里李尖尖对于自己青春期的变化反应大大咧咧,但是现实中更多的孩子在面临这些身体上的变化时 更多的是手足无措,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这些青春期生理变化,教会他们必要的生理知识。

第二种变化,心理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渴望成熟,向往自由

进入青春期生理上的激素变化也会带来孩子们情绪与心理上的变化。

进入青春期意味着孩子从幼年逐步迈向成熟,在心理上,他们也倾向于独立自主地生活,开始期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更加向往成年人的世界: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换上一身帅气西装,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对于家长种种约束管教行为,也就越来越容易不满。

《小别离》姊妹篇电视剧《小欢喜》中,高中女生乔英子与妈妈也是在青春期与妈妈爆发旷日持久的战争。

乔英子不满妈妈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干涉,在爸爸的帮助下,偷偷跑去天文馆当讲解员;

学校组织的放飞气球,放飞梦想的活动中,乔英子因为妈妈非逼着自己在气球上写下“考700分”的愿望而气到崩溃,跑到阳台大哭;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而是家长该“懂事儿”了


在填报志愿学校时,又与妈妈产生冲突:妈妈逼着自己报考北京大学,但是的梦想却是南京大学的天文系。母女俩又爆发了歇斯底里的争吵,英子跑到海边,抱着跨海大桥的灯柱向妈妈大声哭喊到:

“我参加百思特网南京大学的冬令营,就是为了逃避您的!”

剧中母女俩每一次的争吵都让电视机前的观众险些落泪,陶虹饰演的单亲妈妈宋倩,竭尽所能地将所有心思全都放在了这个她深爱的女儿身上,女儿乔英子单纯活泼,乖巧听话。看起来母慈女孝的家庭,一场青春期大战却仍然不可避免。

仔细观察电视剧中乔英子与妈妈爆发的几场战争,都能够看出女主角乔英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从前她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上了高中后,随着妈妈对自己学习生活,甚至未来的过度干预,乖巧如乔英子,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想要逃脱的心理。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而是家长该“懂事儿”了


乔英子这样的心理变化更是所有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他们越来越厌恶家长对自己生活的干涉,越来越注重亲子关系中的边界感。而从小对孩子们的生活事无巨细照料的家长,当然难以适应孩子这样“突然的自我”。

一场家庭大战也就在所难免。

第三种变化,行为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喜欢标新立异

除了心理上渴望自由独立,向往成年,行为上,青春期的孩子们也更加渴望标新立异,展示个性。

还记得经典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淘气包刘星在青春期来临之时也小小地叛逆了一把:进入高中的刘星放弃了原先的平头,带上了盖住眼睛的长刘海碎发假头套,换上了露胳膊坎肩,又穿上了一条带着大铁链子的破洞牛仔裤。

这样的装扮把所有家庭成员吓得不轻,刘星却美其名曰:个性!

对着同伴鼠标,刘星讲出了自己这样奇装异服的原因:“可能啊,我可能真有点叛逆了!不过现在我是成熟男人了,没人管得了我了!所以,现在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刘星的叛逆与行为让人捧腹,但这也真实地反映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的显著特点:他们希望标新立异,追求个性与潮流,也更急于向这个世界索取认可与关注。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而是家长该“懂事儿”了


不少家长也有着这样的吐槽:“从前买衣服,你买什么,她穿什么,现在可倒好,什么都要跟你对着干,裙子短了,袖子长了,大冬天穿布鞋露脚踝,真是气死人!”

行为上突然的叛逆让家长们措手不及,也就有了不断地争吵和矛盾。

03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青春期的变化,与孩子和睦相处?

生理上,心理上以及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令孩子们惊讶焦虑,却也给不少家长带来难题。

孩子们迈向成熟本是好事,但伴随青春期而来百思特网的争吵,两代人之间的额矛盾却也越演越烈:一个埋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另一方则是基于向家长证明自己的成熟而抱怨家长越来越难以理解自己。

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因为青春期的到来而变得剑拔弩张。不少家长就如同《小别离》中黄磊饰演的爸爸一样,将青春期视作洪水猛兽:这青春期,来的也太猛烈了吧!

孩子们青春期带来一系列的转变,家长们能做的当然不是愿孩子对着干,在这场更年期撞上青春期的战争里分个胜负,而是应该意识到: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而是家长该“懂事儿”了


青春期时孩子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孩子成长的新标志,应该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用正确的方法与孩子们和平相处。

怎样才是与青春期孩子们正确相处,帮助他正确度过人生敏感阶段的正确方法呢?从美国心理作家乔西西普的畅销书《解码青春期》中或许能够找到想要的答案。

首先,父母要调整自己的认知,青春期的孩子远比想象中更需要你

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不少家庭都在上演着这样的青春拉锯战,不少家长心灰意冷地表示:既然我做什么都不对,那我干脆不管你好了!

其实,青春期孩子们的叛逆是在正常不过的现象,其实他们比平常更需要家长的关心与陪伴。

《请回答1988》里的娃娃鱼,是一个大大咧咧的淘气男孩。娃娃鱼的爸爸是教导主任,妈妈是一名忙碌的保险公司职员。因为爸爸妈妈工作繁忙,娃娃鱼从小就是一个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孩子。

随着娃娃鱼的长大,爸爸妈妈的职位越升越高,带回来的工资也越来越多,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娃娃鱼却越来越不快乐:他从来没拥有过一个爸爸妈妈给他庆祝的生日。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而是家长该“懂事儿”了


上了高中,娃娃鱼的委屈情绪才暴露出来:又一年的生日,妈妈答应了早晨会给他煮海带汤喝,兴高采烈起床后的娃娃鱼在第二天早上却没有看到海带汤,而是又因为临时工作不得已离开的妈妈丢下的50块钱。

心灰意冷的娃娃鱼采取了青春期里的第一次叛逆行动,他一个人跑到了郊区的海边,希望通过这样偏激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后来被伙伴们发现强行带回的娃娃鱼才向家长百思特网诉说累自己多年的委屈。

多少家长也正如同剧中娃娃鱼的家长一样:孩子越来越大了,与其管束他们会带来争吵,索性就让他们自我放任,自生自灭。家长们也认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就是最成熟的标志,他们不再需要从前家长的关心与爱护。

其实,在青春期这个多愁善感的年纪,孩子们的叛逆并不代表着他们不需要关心。作为家长更应该通过关心与爱让他们明白:不论多大,爸爸妈妈都会给予爱的安全感,我们都会陪你一同度过。

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们安排专属的“约会”:比如一周一次的谈心交流活动,周末全家人一起出门郊游;饭桌上询问他们学校发生的事情。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而是家长该“懂事儿”了


通过这样的关心与关注,让孩子们明白家长并不是难以沟通理解的怪物,家永远是充满温情与关爱的港湾。

其次,家长要明白,游戏规则已经变了,家长也得因势而变,不能一成不变

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的态度与身份也要跟着转变:从原来的“交通管制员”到“教练”。

从前的“交通管制员”事无巨细地参与孩子生活学习的每个时刻: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怎样学习,如何安排自己的零花钱......

《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交通管制员:她把全部生活重心放在这个儿子身上,却展现了她令人恐惧的控制欲:儿子睡觉前没喝牛奶,她愤怒地用手不断戳着儿子的嘴角。

结果怎样呢,却把疼爱的儿子越推越远。

而所谓教练的身份,是要让孩子学会怎样成长为一个大人:给予一定程度的自由,让他们学习怎样成为一个自由的,更好的大人。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而是家长该“懂事儿”了


就像《家有儿女》中的爸爸夏东海:原则问题及时替孩子们拨乱反正,小问题诸如小雪交新朋友,刘星想要滑滑板,溜冰,小雨独立安排自己的假期都给予充分的自由。

转变身份,才能让孩子彻底地敞开心扉,同时,帮助孩子更好地过渡到成人阶段。

最后,父母要注意改变与孩子的交流方式

《小欢喜》中乔英子最好的朋友不是对自己爱到极致的妈妈,而是忘年交刘静。

乔英子向这位40岁的阿姨诉说自己的秘密心事,交流天文学爱好,向她吐露自己想要报考南京大学的梦想;刘静也把自己患有乳腺癌的秘密告诉了乔英子。

同样是家长年纪的刘静为什么就能够赢得妈妈眼里“叛逆”孩子乔英子的芳心呢?与妈妈宋倩相比,刘静的共同方式非常适合家长学习。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是孩子不懂事儿,而是家长该“懂事儿”了


刘静是善于倾听的,她不会把自己的愿望强行灌输给银子,更不会展现出“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的过来人说教的架势,而是敞开心扉,站在英子的角度去理解属于这个年龄的少女的心事和秘密;

而反观妈妈宋倩,面对女儿,永远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说出口的话尽管是充满关爱,却也充满了“我这是为你好”的强硬态度;她对女儿内心真正的想法视而不见,而是强行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价值观塞给英子。

这样的沟通方式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

消除矛盾与隔阂的最好方式,永远是沟通,而沟通最正确的技巧是:保持平等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明白他们的需求与叛逆的原因。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亲子双方有效的沟通,收获良性的亲子关系。

海涅曾说,一到青春期,所有人都抱着爱与被爱的强烈期望。青春期不是洪水猛兽,家长更不应该在于“叛逆”孩子们的斗争中寻求获胜。而是两代人,能够通过真心的理解与支持,通过沟通与表达,来让双方在多愁善感的花季雨季中找到平衡,实现和解,

只有这样,才能在亲密的家庭关系中心无旁骛地彼此爱与被爱。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