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测试(来测一测你有拖延症吗?)
“认识自己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国内首档心灵疗愈节目《清诉》,由in app 创始人清水姐姐倾情主持。围绕人们常见的心理现象,聚焦于80,90后女性,解析女性对现状的迷惑,帮助女性心灵成长。
《清诉》已集结成书,新版文章与大家分享。一起看淡回忆,对话自己。
微信搜索[清水心灵馆]ID:qstalk ,关注公众号,与清水姐姐一起遇见圆满俱足的自己。
拖延亲密关系的进展,是不够爱吗?
真爱一个人,会舍不得让他等。我们会特别在意他,一举一动都为他所牵引,也很容易对他的一言一行做出反应。那种长时间让我们等回应的态度,背后可能有着并不乐观的原因。
有那么一些情侣,在谈到事关两人关系的决定性命运的话题时,经常会得到对方一个不咸不淡的答案:再说吧。在提出话题的那一方看来,这是非常明显的心理拖延,至少代表了对方此刻是在有意地回避这个话题。那么这种拖延的背后,又暗藏了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
连分手,我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
小迪和小美是大学校园里的一对普通情侣,单纯美好的恋情维持到2年之际,小美慢慢发现小迪有了微妙的变化:小迪常常以打游戏、陪室友等为理由,推脱掉和她的见面安排,电话也经常三言两语就挂断了。小美百思不得其解,莫非是自己哪里惹他生气了?试探着问小迪,他却总是含糊带过。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持续了2个月,直到百思特网有一天,小美在学校附近的商场撞见小迪牵着另外一个男生,惊愕不已的她还未缓过神来,小迪反而痛快地说出了“分手”二字。
分手中的拖延,一方面是害怕直面冲突,害怕承担内心的压力。先说出分手的那一方,一般都充当着“坏人”的角色,为了逃避这种罪恶感,想分手的人不明说,一直耗着彼此。这种拖延,在感情中杀伤力很大。另一方面,说出分手的那一方,内在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也笼罩着他,他害怕面对一个人的生活。在暂时没有找到另外一个人陪伴之前,他宁愿先拖着现阶段的这段关系。
恋爱中的冷暴力,不等同于拖延。
有些恋人在吵架的时候,很喜欢用冷暴力的方式,他们不探讨矛盾的核心,选择敷衍和逃避问题。冷暴力,往往也是分手的前奏。之前积攒的问题太多,又没有及时有效地沟通,当如滚雪球般的矛盾再次席卷而来,就爆发了。相比拖延,冷暴力更多时候是客观情况引爆的,而非主观的“蓄谋已久”。
有冷暴力倾向的恋人,需适时心存善意,尊重对方。可以跟对方交代说:这段时间我想独处一下。有了交代,两人的关系便有了喘息的空间,有利于关系的和解;若真有分手的意向,开诚布公地与对方说清楚,好过无休止的冷战,或情绪失控下脱口而出一番狠话,伤了对方也伤了自己。
经常有女性朋友向我倾诉,和男朋友交往了很久,应该有个结果了。可是每次她们和男朋友沟通,两人接下来该怎么办,见父母还是买房子?男朋友总是回答说,有空的时候再说吧。“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态?他不爱我了吗?是想和我分手吗?”她们捉摸不透男友的心意,却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胡思乱想。
除了恋爱里的拖延,结婚问题上的拖延更为普及。现实生活中,很多男人和女人谈恋爱,以“老公”“老婆”相称,过着如夫妻一样的生活,但男人很难跨出恋爱的门槛,去和女人领证结婚。一个男人连这样的决心和勇气都没有,是不是就说明了他不够爱女朋友呢?
其实,不光是男性,女性对待婚姻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大家对婚姻关系想得更周全,宁愿多花一些时间来观察、了解和交往。婚姻永远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当我们把婚姻作为一个结果的时候,眼里就只有结婚这个目标了,从而忽略了,在交往过程中,比走入婚姻关系更重要的,是彼此关系的互动。婚姻之后要承担的责任更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我们是不是适合彼此的人生伴侣?这些都需要时间去观察和考量。
与其为了达到结百思特网婚目的去抱怨和揣测对方,还不如好好维系当下的关系百思特网。回到自己的内在,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努力地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努力地将感情朝着理想的方向引导,才能更有信心地走入下一个人生旅程。
打倒那只及时行乐的“猴子”
我有一个朋友,每次赶飞机的时候, 都是掐着最后的2分钟才值机。幸运的是,10次里面,她有9次都能在最后的时间成功赶上飞机。有时候跟她一起出行,千叮咛万嘱咐,仍然改变不了她“末日狂奔”一样的赶飞机模式,她还为此很得意。
拖延的习惯来自过去侥幸成功的经验。做了很多遍的事情,即使每次都拖延,但仍然能准时完成,便不会去反思自己为什么而拖延。在可见的结果范畴内,拖延从来没有导致一个大的错误,因此也就缺少一个恰当的时机,来对拖延者“当头一棒”,让他意识到自己习惯拖延的这个行为模式是有漏洞的,是应该反思和改正的。
拖延的背后,有一种消极抵抗的心态。即将要处理的事情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源,不断地催促着我们去完成,我们反而会产生一种想要逃避的感觉。随着截止日期的到来,拖延的焦虑感也在不断地累积和膨胀。如果我们按时处理好事情,就会提早地结束这种焦虑感。
拖延的背后,还有一种追求完美主义的心态。有些人为了将事情做到理想最大化的效果,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打磨细节,等待一个最佳时机去把最好的东西呈现出来,这是强烈的责任心的表现。拖延的出发点和动机,是决定拖延行为属于逃避责任还是追求完美的分水岭。为了达到完美状态而去拖延等待,需要一定的智慧。中国人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天时”就需要用人的直观去感受。当时机出现,我们反而能将事情完成得更好。懂得去等待恰好的时机,这是一种做事情的智慧。
“Wait But Way”网站创始人兼主笔Tim Urban曾经做过一次主题为“你有拖延症吗”的演讲。他提出:在拖延症患者的大脑里,除了理智,还有一只即时行乐的猴子。“理智”和“猴子”平日里相安无事,但当“理智”需要做出理性的决策,去做一些实际的工作时,“猴子”就出来捣乱了,当“截止日期”出现时,它便会吓得无影无踪。然而往往我们只是制定好了计划,却没有吓跑“猴子”的截止日期,于是就滞留在了拖延的状态中。
如果没有拖延症,我们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不拖延意味着能准时完成工作,留出余地思考工作的流程和细节,掌握工作而不是被工作牵着走;对于居家创业的自由职业者来说,不拖延意味着你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睡觉和看剧上;对于全职妈妈来说,不拖延意味着你能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变得更有滋味。而这一切,都依赖不拖延的处事态度。“每个人在生命中都有一些拖延的行为,我们需要警惕及时行乐的猴子,这是我们所有人的任务。”正如Tim Urban所说,不管有没有截止日期,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四个字“立刻,马上”。
测一测,你有拖延症吗?
1、你经常会对自己说“其实我更想明天再做这件事”?
2、起床对你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你的生活处在无限循环中,做的事在不断重复?
4、你曾经被评价为做事效率低?
5、你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某事?
6、如果觉得做某事有困难,你会很抵触?
7、你没有工作计划,不懂得时间管理?
8、上班时间总是在网上瞎逛,快到下班才开始忙工作?
9、每当同事或上司询问工作进展时,经常说“让我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