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励志故事(励志故事)
文/小灰灰
马燕,一个来自宁夏贫困山区的小女孩,在她们那里经济条件非常落后,环境也非常的不好。他们家有三个小孩,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她是老大。家里很穷,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就剩她跟弟弟三个人。
没有爹妈的日子里,饥饿在“吞噬”这个女孩的身体,马燕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
我们独自在家,我冻得牙齿发抖,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很向往那一刻,有一碗热腾腾的黄米饭,你们有曾感受过这种饿得快受不了的感觉吗?我非常难受,我对自己说,什么时候能够摆脱这种饥饿带来的痛苦。
马燕的妈妈回忆,当时家里的情况确实不好。因为家乡那边已经连续3年没有下雨了,家里的庄稼都快旱死了。农民寄予希望的土地,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希望。本来他们的家乡张家树村土地就贫瘠,因为这原因,那几年收成都非常不好,家里几乎断绝了生活的来源。
对于农村人来说,喝粥还是喝汤老天爷说了算。没有收成也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为了生计,所以,马燕的妈妈跟爸妈选择到东部发达的地方打工。
作为女儿的她知道爸爸妈妈的难处,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整个人缩成一团,忍受着饥饿带给自己的痛苦,她也从来没有怪过爸妈。
因为家里有三个小孩读书的缘故,家里的开支都用在他们三个小孩身上,所以基本上爸爸妈妈都不怎么敢乱花钱。不过,唯一一次例外是给两个小孩买吃的。
有一次放学后,妈妈带她跟弟弟一起到市场里买东西吃,妈妈只给他跟弟弟买了,自己并没有买。她知道,爸妈宁愿把省下来的钱供他们读书,也不愿意花在自己不必要的吃喝上。此时的她更加懂得父母的不易,她立志要出人头地,改变这种贫困的现状。她立下誓言:
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找到工作,让妈妈吃饱肚子,吃到撑。
对于穷孩子来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读上书,才能改变人生。如果不读书那就只能继续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延续几代农民的使命,像他们一样贪早怕黑干活,靠天吃饭。这种不稳定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她想要改变,她想走出这片土地,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并不容易。在她们的村子里,没有一个女孩可以读到初中,更何况是读大学。在他们传统的观念里女孩子读书是没有前途,家里不值得花这么多钱。因为,再过几年这些女孩子就结婚生子了。
尽管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可是马燕的父母并没有一早早就把马燕的婚事订了。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们拒绝所有上门提亲。她们态度很坚决,让女儿先把书读好再说。
马燕妈妈说:
不管家里再怎么样,也一定要送女儿读书。他不想女儿跟她一样因为读不到书吃亏,苦了一辈子也看不到尽头。
一方面是父母的坚决,另一方面是马燕想拥有决定自己婚姻的权利。她想追求婚姻自由,她不想让父母决定自己的婚姻与人生,她也不想过早陷入婚姻的约束中。对于她来说,学习是第一要务。
我想改变我们村的人关于婚姻的封建思想,我想自己选择自己的丈夫。
传统的婚姻观念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生代的婚姻观念是主张婚恋自由。她有着农村现代女性不一样的思想,那就是向往自由。
幸运的是,她有一个开明的爸爸妈妈。虽然家里的很穷,但是他们一直供女儿读书。直到她上5年级那会,父母“动摇”了,家里实在熬不下去了。
有一天,他们跟马燕说:爸爸,妈妈也是没有办法了,我们没办法再供你读书了。不过一旦以后条件允许的话,会把她重新送回去学校学习。为了能跟上小伙伴们的步伐,她在暑假里偷偷学习。
她还天真的以为爸妈会知道她的努力,把不让她读书的念头搁置了。可是那一天还是到来了。
六一儿童节那天,她得到了她人生中第一份礼物。来自爸妈的六一儿童节礼物。一件漂亮的衣服。她非常高兴,不过她知道,衣服很有百思特网可能就是为了给她“践行”用的。真的如她所想。妈妈跟她说:马燕,今天是你最后一天上学了。
她强忍着泪水,对妈妈说:妈妈,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她非常不相信她失去读书的资格。
妈妈很无奈的给她解释,家里没挣到足够的钱,无能为力了。
马燕显得非常疑惑:妈妈,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妈妈说:是的。
为什么我的两个弟弟可以上学,而我不能去,难道是因为我是女孩吗?
妈妈说,不是。不是因为她是一个女孩,是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办法了。可是在她看来就是。为什么我是老大我就不能读书,为什么我的弟弟们就能继续读书,这实在太不公平了。在穷人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公平与不公平。在他们眼中,没有钱就只能等上天的安排。而这种安排多半是牺牲老大的幸福,换来老小们的未来。
如果你是老大,家里很穷,我想你也曾经历马燕的苦况,你虽然知道父母的无奈,可是对于听天由命的安排,多多少少会有遗憾。也许这就是穷人家孩子的无奈的人生。
她哭喊着,疯狂地踢家里周围的东西。妈妈心里很难受。当一个穷人家庭要做抉择,要牺牲一个人的未来的时候,对于父母来说是非常不好受的,内心百般煎熬,心如刀割,心里在默默滴血。
对于马燕来说,何其不是一种痛苦。她热爱学习,她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她不希望自己的命运就这么被安排了。她决定做最后的尝试,哪怕这种尝试换来的希望是渺茫的。她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并且把自己写的日记拿过去给妈妈看。她想让妈妈知道,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心里有多难受。
当她知道妈妈不让她上学的时候,她在信里这么写道:妈妈,我要上学。
万般无奈的妈妈,心里虽知道女儿有多难受,可是真的没有办法,家里真的不能支撑多一个人上学。即使女儿再怎么固执,她也不能做出任何改变。
眼看妈妈并没有意思做出改变,她又从箱子里拿出自己的日记,想让妈妈看看自己的日记写了什么。妈妈并没有理会,因为妈妈不懂字。气坏了的她,一脸生气,头也不回就摔门而去了。
最后,妈妈还是被女儿的“顽固”感动了,她让小儿子读读看女儿到底写了什么。她也想知道为什么女儿要这么执意上学。
现在的我必须过没有学习的日子了。我必须要到地里干活而学不到任何东西了。我不能去上学了。为的就是让我的弟弟们去上学。妈妈,我想上学,可是我的父母没有钱。妈妈,我不想呆在家里,在学校的日子多么美好。
从马燕的内心世界里我们可以读懂她内心有多么的挣扎。一方面她埋怨父母对她的不公,另一方面她理解父母的决定。谁让自己生在穷人的家庭里,只能面对现实。不过,她心里还是非常渴望读书,她不想以后当农民,没有出路。因为她明白一个道理,对于穷孩子来说,只有上学才能改变命运,只有知识才能创造财富。
这一刻,妈妈终于读懂女儿的内心世界。她对读书的强烈渴望。可是有一种无奈是生活的无奈,连吃穿都解决不了,哪有钱拿出来再供女儿读书。不过,妈妈最后还是妥协了。不过这种妥协是要付出代价的。妈妈为了能让女儿读到书,早上一大早就偷偷跑到山上采发菜,把采来的发菜卖掉,换来她的读书费用。马燕就这样暂时回到学校。
天下的母亲都是伟大的,为了儿女的未来,她们无所不能,无所畏惧。
对于妈妈的付出,马燕是看在心里,她非常感激,在日记里她是这么说的:
我发自内心地告诉所有的孩子,母爱是伟大的,母亲们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情。我想在这里说,妈妈,我爱你,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妈妈的努力只不过是“缓兵之计”,她再怎么努力也抵不过现实的残酷。穷人不管再怎么努力,距离赚到钱满足需要还是有一定距离。
当钱把这家人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让这件事出现了转机。这个人将改变马燕的命运。
改写马燕命运的人是一位法百思特网国的记者,他的名字叫皮埃尔-哈斯克。
不久后,村里面来了一位外国人,也就是前面说的记者。他的翻译随从他一起来到了这个贫困的山村。这是她们村里来的第一个外国人,她们显得异常激动。
他问马燕的妈妈:孩子有多大百思特网了?
马燕的妈妈回答:13岁了,读五年级。说着说着,妈妈就哽咽了,因为家里供不起她读书了,她马上就要辍学了。
记者非常不解:为什么她有这种不让小孩读书的想法。
妈妈摇了摇头,她说:你们看过她的日记就会明白了。
于是妈妈把马燕的日记交给那位法国的记者。
日记里记载了马燕在农村的艰苦生活,父母为了生活的劳累奔波,以及自己对上学的强烈向往。这本日记里充满她朴实又真实的情感,里面充斥着她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知识的渴望。
记者明白了,原来在中国这个贫困的小农村里有这么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因为家里没有钱,而无法再继续完成学业。
后来记者找到了马燕,问她在学校、家里、父母的情况。了解情况后,记者决定要把日记带走。妈妈默默答应了记者的请求。
临走之前,他拍了拍胸口说:马燕,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安心在学校上学了。甚至上大学也没有问题。
记者就这样把这本承载马燕希望的日记带到了法国,随后把马燕的几篇日记刊登在《解放报》上。
法国群众读过后,非常震惊,在遥远的中国,有一个贫困的山村,村里面有一个热爱学习的女孩,竟然因为家里的艰苦条件,被迫中止学业,真是非常的可惜。她的求学故事打动千千万万的外国人。随后她的日记被正式翻译出版。
这本日记被翻译成19种语言,世界上有超过千百万的小孩读过她的日记。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她又可以继续上学了。
2007年她终于梦想成真,她成为村里面第一个大学生,她远赴巴黎,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她说:
最大的梦想是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学习,去帮助家乡的人民,改善他们的生活。
从13岁开始到现在,一直坚持写日记的女孩终于走出去这一片贫瘠的土地。她用自己不屈不挠、不服输的精神创造一个奇迹,她用一本日记改写自己的命运。她用她的坚持与努力抒写人生新的篇章。未来的路还好长,祝福她,愿她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END